更新时间:2025-10-22 04:03:43
北京西山森林公园的无名雕像广场上书写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随着《沉默的菜耀》剧集的落幕,我想说,您的名字,如今,不仅有人知晓,而且家喻户晓。
之前就曾在纪录片无声的功勋中了解过这段鲜为人知的风云岁月,所以一得知剧集开播就每天晚上乖乖的守候在电视机前等着更新,观看这部剧集的心情和看其他同类型的谋战剧完金不一样,是那种想看但又不敢往下看的抓耳挠心。相比同类型的故事是带着未知的结局走向剧情的终点,而这部剧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置于真实历史事件的底座上,底色就是苍凉和悲壮的。无论我们随着剧情的跌宕情绪如何起伏,它都会遵循历史的脉络和进程,按照它既定的轨迹往前走。我们站在时间的此岸,明明知晓故事的终点是万丈深渊,还是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平凡的彼岸日常里一步步走向命定的刑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无法阻拦的无力感,苍白又沉重。他们不是故事中虚构的人物,他们是真实地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辈。
我觉得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对这部剧爱国情怀及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和尊重。但是我还是想说这部剧拍的非常成功,它能让我们青年一辈自发去先辈墓前瞻仰缅怀,去主动的了解那段沉重的历史,去感受先辈们在白色恐怖下为了两岸人民的团圆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这就是当代文艺作品的正向意义。感谢演职人员的精准落地的演绎,不仅塑造了角色,扮演了角色,还让角色附体为角色注入了灵魂,让我们在沉静有力量的演绎中,在角色的沉默与爆发中,窥见那些在历史的暗夜深海中独自前行的孤胆英雄的内心世界。在这里真的要夸一下于和伟老师,他用精湛的演技完美的区分了他之前所演绎的人物,去年和今年分别看了他参演的两部剧《西北岁月》和《我是刑警》,他饰演的吴石将军也没有刘志丹将军和秦总指挥的身影,真正是剧抛式的演技。他此次饰演的吴石将军,有一种静水流深的克制感,全剧从头到尾他都没有多少大开大合的情绪激荡,所有的惊涛骇浪都被掩藏在平静的外表下。面对交通员张灏和陈太太的牺牲,微微颤抖的身躯,紧抿的唇,泛红的眼眶,手背凸起的青筋,他将极端压力之下仍然行走在暗夜刀尖上的情报工作者演绎的入木三分,那份无法言说的巨大痛苦和无处宣泄的苦闷力透纸背。不需要独白,仅凭一个背影、一呼一吸、某个欲言又止的瞬间就能让我们洞悉他内心的万千波澜。
全剧中最催人泪下的部分就是围绕他的情感世界:他和聂曦的师生情;与妻子碧奎之间深沉的爱。吴石之于聂曦,亦师亦父亦友。布置任务时,他是上级领导,指令清晰不容置疑;在学生迷茫的时候,他是师长,眼里是担忧和指引;在聂曦面临危险时,心里是关切和苛责;在最后危急时刻,他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可以将后背交托战友的信赖。聂曦从最初的仰慕到追随,直至最后能独当一面与老师成为并肩同行的战友,最后不惜牺牲自己来保全老师,师生之间的双向奔赴让我看到了信仰的传承和接力。
他面对妻子的时候,不能将心里掩藏的秘密诉诸分毫,只能将那份愧疚,怜爱、和无法言说的痛苦深藏于表面的平静之下,他们之间那份深沉的爱,不在甜言蜜语里,而在每一次灯下的守候,在每一次台阶上的等待,在每一次的约法五章里,在一个为你打好掩护的瞬间,在一份“我虽不知你在做什么,但我知你为人”的信任和支持中,在深渊的边缘共同经受风雨。相比之下,聂曦和阿美之间的夫妻情更像是乱世浮萍下寻常的烟火气。他们就像那个动荡年代里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对幸福最平凡朴素的渴望。他们之间有着坚固的信任,唯一的矛盾就是两人对孩子的处理方式,但这也会让两人学会如何在矛盾中慢慢靠近。聂曦每次回家,去阿美工作的医院假装生病,隐瞒他受的枪伤,送她离台,卸下伪装时满眼的疲惫,都带着对妻子浓浓的眷恋和愧疚。吴石和聂曦对妻子的沉默是对他们最极致的守护,“正因为我爱你们,所以才要去更危险的地方”。他们让我们看到了革命者,牺牲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生命,还有这触手可及的、平凡又珍贵的幸福。 除了两对夫妻情,还有一段关系比较好磕就是碧奎和陈太太的友情。陈太太作为交通员,可能一开始是带着圆谎的目的认识并接近碧奎,但是几杯浓茶淡酒,半夕访古道今,一见倾心,相见恨晚,顿成知己。她们在对方面前会逐步卸下心防,做回几分钟真实的自己,在这几分钟里,她们是担忧丈夫的妻子,思虑孩子的母亲,思念故土的同乡人,即使最后陈太太被迫需要立即转移,她还是想要在临别之际与碧奎做一次郑重告别。碧奎知晓陈太太匆忙离开,还在懊悔给她织就的披肩未完工,心意未送达,她们的友情如同盛开在暗夜的优昙,不张扬,不显眼,却成了整部剧最动容的所在。战乱年代,人人自危,真假难辨,一个眼神,一句话都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碧奎和陈太太的友情就显得特别难能可贵。 剧中有几场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特别喜欢的情感的表达。一是陈太太朱谌之与吴石夫人王碧奎在家中道别的那一幕。她们的情谊是在脆弱的土壤上开出的坚韧的花骨朵,分量尤其珍贵。和平年代,友情是锦上添花,而在生存是第一要务的战乱年代,友情成了黑暗里那一抹微光的救赎。 二是海东青计划泄露后国防部自查,谷正文偷换文件夹企图诬陷吴石是该计划的泄密者,吴石在办公室接受问询并用三姓家奴的典故反客为主。谷正文的每一次假意的关心实则都是一次冰冷的试探,每一句话都仿佛带着一个陷阱,而吴石的每一次回答都像是在万丈悬崖上走钢丝,既要打消疑虑,又要守住秘密,对答滴水不漏。为他的完美回答大快人心的同时,又会深深的担忧他到底还能坚持多久。他俩每一个攻防回合都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谷正文的“攻”对上吴石的“守”棋逢对手如同高手过招,招招致命,见血封喉。饰演谷正文的员也是个演技派,之前在剧版《风声》里也是个大反派,但是本剧的反派一副儒雅谦恭的外表,用最温和的语气说着最诛心的话。我们在为英雄痛惜的同时,也对他饰演的反派恨得牙痒痒,这份挫骨扬灰的恨意,正是对他精湛演技的褒奖。 三是吴石被解除调查后返回办公室,与聂曦的拥抱让我热泪盈眶。没有多余的言语,魏晨饰演的聂曦在奋力撕下文件柜的封条后,转身大步向前,红着眼眶带着委屈、不安,还有一丝劫后余生的后怕拥抱老师,对老师的不舍、心疼和差点无法救出老师的愧疚都浓缩在这一沉默的拥抱中。吴石张开双臂,将聂曦紧紧回抱住。这一沉默的拥抱比任何豪言壮语都要有力量。这一刻定格了师生间最浓厚也最悲壮的的情感。我觉得魏晨还是 07年追的那个笑起来很好看的快乐男生,这么多年过去依然没怎么变化,岁月对他格外的手下留情,还是那个干净、明朗、清爽的少年。他自荐出演聂曦上校蛮出乎意料的,毕竟正剧里戏骨云集,中规中矩容易,出彩不易。但是能够明显感觉到他饰演的人物还是层次分明的,三十九集的剧集时长里他将聂曦从青涩到成熟演绎的清晰可见。前期的他更像是一个热血青年,眼神清澈干净,情绪外放;中段随着剧情的深入,越来越逼近危险的漩涡,他开始将情緒肉收,眼神开始变得复杂,充满了警惕,忧虑,后期他已经蜕变为为独当一面的战士,眼神变得沉稳坚定。他塑造的聂曦不是单一的,多方面展现了他内心的脆弱和柔软,成长与挣扎。 四是剧中两次团聚的画面,一次是她们在晚餐高歌,一次是最后的年夜饭。她们每一次团聚的美好都像是按下了倒计时。正因为我们知晓结局,所以在看他们平凡的日常时才有了刀割般的疼痛。导演将这种外部险恶和内部温情无缝切换,突然让我明白了他们舍生取义,为之奋斗和所要守护的究竟是什么?不就是这热闹又平凡的烟火气么。 五是剧情的结局,碧奎一如既往的像平时一样坐在台阶上等着虞熏下班回家,学成坐在秋千上抚摸爸爸曾经送给她的手套,伤心气愤地将手套扔出,学成对着挂在树上的一只手套嘶喊的一声声的叫着爸爸,可是再也得不到回音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往往伴随着误解与期待,控制与反叛,那些说不出口的爱你,那些包裹在爱里的担忧,都是为了保护你。当看到这一幕,积聚的情感在这一刻如洪水决堤。 六是他们四位英雄在法庭被宣判,在得到舟山解放的消息后如释重负,一起从容赴死。他们是迎着光而去,他们并非不恐惧死亡,不眷恋家人,正因为他们对国家,对人民,对家人深沉的爱,他们的牺牲才重于泰山。明知道前方道路是无底深渊,还是义无反顾的向前。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却是他们梦寐以求拼尽全力想要看到的未来。 “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既如此,便如此” “战友们,能与你们一同赴死,是我的荣幸” “也是我的荣幸” “是学生的荣幸” “同年同月同日死,快哉” “我之选择,非为党派,实为苍生” “道阻且长,虽千万人吾往矣” 语调虽轻,却重若千钧,有着“吾道不孤”的欣慰。 衷心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归台湾,以慰英烈的在天之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原来你也是爱情小丑
下一篇:《杀人者报告》